中企赴伊朗投资需更谨慎 2018-05-24

当地时间5月21日,美国国务卿蓬佩奥表示,伊朗如果不改变当前路线,将受到美国“最严厉的制裁”。蓬佩奥还代表美国向伊朗提出12条新要求,包括停止铀浓缩活动、终止弹道导弹研发项目等,并称如果伊朗能改变其行为,美国愿意取消制裁,恢复外交经贸关系。

随着美伊局势恶化,市场风险上升,这不仅拖累了伊朗经济,也危及欧洲、中国企业的切身利益。在伊投资的中企应如何防控风险?

制裁是把“双刃剑”风险大于机遇

即使欧洲政府还在支持伊朗核协议,企业也面临着美国禁令的压力。涉及不同行业和领域,美国分别设置90天、180天两种过渡期,制裁措施将在过渡期结束后正式恢复。

一旦美国恢复对伊制裁,首当其冲受到影响的是欧美企业。法国能源巨头道达尔将从伊朗南帕尔斯气田开发项目中撤出,德国保险商安联和丹麦集装箱公司马士基也砍掉了部分在伊业务。雷诺公司、标致雪铁龙公司、大众汽车公司也将受到波及。

在美国重启对伊制裁“吓跑”欧洲投资者的同时,外界猜测中企是否将填补空缺?据外媒报道,如果道达尔被迫退出伊朗南帕斯气田48亿美元扩张项目,持有该项目30%股权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可能会接手道达尔所持50.1%的股权,但前提是中石油自身能够避免被制裁。对此,中石油不予置评。

中国石油大学油气产业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刘毅军坦言,在美伊局势不断恶化的预判下,中企赴伊投资更需谨慎。如果中石油接手道达尔股权,将会承担更大的政治风险,是不值得的,可能性也不大。“制裁是把‘双刃剑’,欧洲企业撤出在一定程度上为中企腾出空间,但同时中企也面临巨大风险。美方涉及对第三方的制裁将对在伊投资企业产生实质性影响。”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中东研究所副所长廖百智对国际商报记者表示,特朗普就任美国总统后,迄今已对伊朗采取了13轮制裁,其中有6轮涉华项目,说明中企遭受制裁的风险正在增加,中国进口石油多元化战略也将受到影响。

中企赴伊投资需谨慎

受访专家一致认为,在目前的国际形势下,对伊投资风险大于机遇。中企要清醒、理性地看待美伊局势。“现在不是一个作决定的好时机,还需进一步观察。”

除了产业之外,另一方面的风险来自金融领域。廖百智认为,中国与伊朗所有的贸易结算都要通过国际通道来进行,一旦美国封锁这个通道,资金的进出将全面受限。也就是说,中企在伊投资的收益无法兑换成其他货币,只能继续在当地使用。受营商环境恶化的影响,伊朗货币汇率波动极大,投资企业要承担巨大风险。

欧盟委员会近日提议重启一项尘封多年的反制裁条例。这一条例是1996年欧盟通过的“拒止条款”,禁止欧盟企业执行美国的制裁条款,并承诺给予受损失的企业国家赔偿。此外,欧委会还提议取消针对欧洲投资银行的相关限制,允许该行对与伊朗有生意往来的欧洲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提供金融支持。欧洲议会和欧盟理事会将在两个月内决定是否通过这两项提议。

在刘毅军看来,中方应加强对企业境外投资的风险防控,尤其是政府应进一步完善风险防控机制。同时,中企在地缘政治相对复杂的国家投资时,尤其是大型项目投资,应避免“一家独大”的局面,应加强与国际企业的合作,增强应对能力,降低风险。



首 页

商会服务

商会简介

联系我们